南京惊现神秘违禁红烧肉添加剂,其诱惑力如同,让人欲罢不能。这一事件引发了经济之声的关注,我们聚焦食品添加剂,这个“隐形杀手”为何屡禁不止,为何总是在暴露问题后才被追究,为何没有有效的防范预案?我们该如何保卫餐桌安全,消费者又能做些什么?
据江苏卫视报道,近日在南京出现的这种违禁红烧肉添加剂,让红烧肉的味道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境界。但这背后隐藏的是什么呢?是食品安全的警钟再次敲响,还是我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存在漏洞?经济之声特邀评论员、食品安全卫生专家董金狮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董金狮首先指出,我们应该将真正的食品添加剂和违规食品添加剂区别对待。真正的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提高加工工艺、延长保质期而添加的物质,并且已经过安全评估。现在许多出问题的所谓“食品添加剂”并不是国家允许的。
董金狮强调,不允许的添加剂应该被绝对禁止,而允许的添加剂则应该按照要求进行使用。如果将所有添加剂都禁止掉,那么很多食品可能会因为变质腐烂而带来更大的健康隐患。
对于一种说法——每人每天的食谱中会涉及至少20种以上的添加剂,只要不过量就不会危害人体——董金狮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科学。他解释说,这种结论是在动物实验上得出的,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人类。因为人体的情况千差万别,摄入量不超标并不意味着长期积累在体内没有危害。每个人的个体情况不同,抵抗力也有所不同,因此不能笼统地说食品添加剂按照国家标准评估是安全的,消费者就是安全的。
评估的安全和真正对人体安全是两个概念。对于消费者来说,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过多肯定是有害的。面对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关注食品安全信息,合理选择食品,避免过量摄入添加剂。也需要加强监管,制定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需要我们共同守护。只有、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我们的餐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