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痛之谜:是何原因导致的骨科小疾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会无缘无故地出现脚后跟疼痛的现象,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专家揭示,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患上了骨科的一种小疾病——跟痛症。
跟痛症,听起来或许有些陌生,但实际上,它是很多人都可能遇到的一种常见病症。当我们长时间行走、站立后,脚后跟出现疼痛,通过休息、按摩后疼痛有所缓解,但如果反复发作,那就可能是跟痛症在作��0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跟痛症的发生呢?外伤、退行性变都可能导致足跟脂肪垫萎缩、骨刺等问题,这些都是引发跟痛症的重要因素。尽管跟痛症并非严重的疾病,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它可能会逐渐恶化。很多老年人认为这是衰老的自然现象,无需治疗,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对于跟痛症患者而言,休息、理疗、封闭、消炎镇痛药等方法都有助于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的脚后跟疼痛并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他们并没有拉伤或扭伤,皮肤也没有出现肿胀或破损,但为何脚后跟会如此疼痛呢?很多中老年妇女在骨科或疼痛科门诊中描述自己的困扰时,常常会提到这一点。经过X光片照射,可能会发现足跟部位出现了骨质增生。其实,这就是一种跟痛症的表现。跟痛症是由多种足跟部疼痛综合症引起的,主要包括跖腱膜炎、脂肪垫劳损、神经卡压等。其中,跟骨结节周围的慢性炎症主要是由慢性劳损引起的。
脚跟骨头在人体站立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承担了人体50%以上的重量。中老年人由于跟骨后内侧的骨质增生、跟骨脂肪垫的萎缩以及跖腱膜弹性的减弱等原因,加上骨质疏松的影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容易诱发此症。跟痛症的主要症状是足跟底部的钝痛,跟腱附着处也可能出现肿胀和压痛。
当脚后跟出现疼痛时,我们要积极寻找应对方法。如果情况严重,最好寻求专家的帮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脚部保健,避免外伤、注意劳逸结合,这样可以减少跟痛症的发病几率。对于脚后跟疼痛的现象,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引起重视,积极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