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于近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通知。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解决住房难问题,尤其关注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以及长期在京稳定工作的外来人员。
根据通知,北京市将通过多种方式建设公租房,包括新建、收购和长期租赁。在分配方面,将实行公开摇号和顺序选房,以确保公平透明。而租金则实行市场定价,并根据不同档次进行补贴,确保公租房的租金合理。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能够切实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还能对高房租和高房价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北京市从2009年开始大力发展公租房,计划“十二五”期间建设收购公租房超过30万套。目前,北京市已经落实了98个公租房项目,共计10.3万套,年内将配租超过1万户。这一举措充分展示了北京市解决住房问题的决心和力度。
随着北京租赁市场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加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此,北京市将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配租范畴,以努力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公租房的准入对象不仅包括北京市的城镇户籍家庭,还包括符合一定条件的外来人员。
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实行“市场定价、分档补贴、租补分离”的原则。租金水平考虑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成本,并参照同地段、同类型住房的市场租金水平确定。这样既能保证公租房的可持续发展,也能确保租户的利益。
对于弄虚作假、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和住房等情况的申请人,北京市住建委将采取严格的处罚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取消申请资格、媒体公示、记入信用档案等,甚至涉及法律问题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力建设公租房对抑制北京过高的房租和房价具有积极作用。手中的租赁房源可以参与市场交易,拉低区域租赁均价,并对区域租金产生直接的示范作用。公租房的保障对象包括外地人群和新就业职工,这稀释了普通租赁市场的需求,自然对租金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最终,这一政策将对二手房市场甚至一手房市场产生影响。这一政策的实施,无疑为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广大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