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颁布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这份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每千人口床位数将达到6张的量化指标,这不仅为医疗机构的床位规模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更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关注。
国务院医改办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规划纲要》的重点在于解决“办什么、办在哪、办多少、办多大”等核心问题。在规划过程中,打破了行业壁垒、部门利益、行政区划和专业局限,对卫生、教育、军队、企业、社会、民营等各方医疗资源进行了统筹布局。
床位数作为核心资源要素,是制定规划的最大难点。截至2013年底,我国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5张。考虑到人口总量、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影响因素,《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将增至6张的具体目标。
在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床位规模不合理增长的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推动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以提高基层医学影像服务能力。
《规划纲要》还对各级公立医院的床位数建设规模和数量进行了明确。县办综合性医院的床位数应以500张左右为宜,对于人口较多的县可适当增加;市办综合性医院的床位数则应以800张左右为宜,对于人口密集的地市可适当增加;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的床位数一般以1000张左右为宜。
《规划纲要》还强调了医护人员的配置问题,明确了每千常住人口的医护比例,要求市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如果床护比低于这一标准,将不允许再扩大床位规模。
这一规划的出台,不仅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也契合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随着《规划纲要》的实施,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