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天,伴随着孩子们重返校园的脚步,不少家长发现孩子们对上学的恐惧情绪愈发凸显。为此,心理专家发出提醒:家长们需多倾听孩子的内心,通过沟通来化解孩子们的“恐校症”。
晓晴(化名)是一位成绩名列前茅的高一女生。开学在即,她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之中。她的母亲带着她找到了心理医生。晓晴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开学前后表现出对学校产生恐惧的情绪。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表示,这些孩子的恐惧与他们的个性、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息息相关。例如晓晴,因父母经常出差,她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不够牢固,加之经常换保姆,她感到与人交往是负担,性格孤僻、悲观。若不及时调整,这种情绪甚至可能影响她未来的婚恋关系。一些家长利用假期为孩子更换学校或班级,环境的改变也是造成学校恐惧症的原因之一。
与此五年级的子轩(化名)一想到开学就害怕。他甚至请求父亲找熟人开病假条以躲避开学第一周。北京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表示,每学期开学前都是心理咨询的高峰时段。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逃避、委屈、宣泄、焦虑和交往等类型。子轩的情况属于逃避型,而小学生小鹏(化名)则是典型的宣泄型,假期沉迷于网络。
另一方面,也有学生极度期待开学。例如初二男生浩宇(化名),他为了给同学们准备惊喜,用压岁钱购买了各种饰品和玩具作为礼物。温方分析认为,这类孩子的心理问题属于交往型,他们渴望与同龄人交流。家长应鼓励孩子多跟同龄人接触,满足他们的人际交往需求。
专家建议家长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开学第一周,当孩子出现上课打瞌睡或不愿上学等情况时,家长应避免训斥孩子。相反,应该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帮助他们调整作息时间。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孩子谈心或让他们与好友交流来降低焦虑程度。孩子们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宣泄渠道。
面对孩子们开学时的不同情绪反应,家长们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通过倾听和沟通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