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推行选科制,选科之间的差异在分数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体现公平性,等级赋分制度应运而生。《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我们详细了这一制度。
那么,等级赋分是如何计算的呢?
每个选考科目的考生群体卷面分会被转换为等级。所有考生按照卷面分的高低被分为五个群体,每个群体对应一个等级(从A到E)。这一转换是基于统计分布的,确保每个等级内的考生数量比例合理。
接下来,这些等级再被转换为等级分。等级分的满分是100分,起点分值是30分。每个等级都有一个特定的分数区间,从A到E每个等级的分数区间逐渐增大。这样,即使考生在同一等级内,也能通过不同的卷面分获得不同的等级分。
这种转换的具体规则是如何的呢?每个等级的划分比例、等级分赋分区间都有明确的规定(如表1所示)。更具体地说,根据等比例转换法则,考生的卷面分会被转换为等级分。这意味着,卷面分较高的考生会获得较高的等级分。
可能一开始看到这些规则,大家会觉得有些复杂。但其实,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等级赋分制度是非常清晰且符合统计学规律的。以浙江省为例,他们的赋分制度就非常简单明了。如果考生的成绩排名在某个区间内,他们就直接获得相应的赋分。比如,如果某科考了95分并且排名在前1%,那么这名考生就会得到100分的赋分。
那么,面对这种新的高考制度,我们有哪些建议呢?
第一,从实际出发,慎重选科。“3+1+2”的模式给了偏科学生一个避开弱势学科的机会。在选科时,考生必须做好职业规划,以免无法报考自己的理想专业。
第二,重视语数外三大主科。在赋分制下,有三门科目有可能有1%的学生拿到满分。这从侧面强调了三大主科的重要性。对待这三门科目,同学们必须一视同仁。
新高考制度下的等级赋分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性。希望每位考生都能深入了解这一制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好的选择。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所有考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