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及香港后期的恐怖电影时,“邱礼涛”这个名字无疑成为了标志性的存在。他的“变态三部曲”——《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的士判官》和《伊波拉病毒》,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邱礼涛擅长操作,他的电影总是能在一瞬间夺人眼球,而他所擅长的三板斧——肢解尸体、和食人肉,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失眠》作为邱礼涛的又一力作,延续了其独特的电影风格。这部影片围绕“失眠”这一惊悚概念展开,讲述了一位大学教授研究如何让人不再需要睡眠的故事。这种违反常理的设定,如同锻造“弗兰肯斯坦”的科学怪人般令人震惊。尽管其初衷是为了让人们拥有更多工作时间,加速人类历史进程,但人们不禁思考,如果只是为了不断加快进程而失去生活的其他方面,那么娱乐业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如果《失眠》能够持续关注这一主题,并深入,它很有可能成为一部出色的科幻惊悚片。但邱礼涛显然不愿放弃那些热衷于香港鬼片的观众。在影片开始不久,回忆性质的香港沦陷时期便出现,将“失眠”的科幻惊悚与鬼片巫术相结合。这导致电影的叙事出现割裂,前面建立的惊悚元素全面崩溃,最终只能通过黄秋生的极端表现来草草收尾。
邱礼涛的电影中隐藏着其一贯的批判意识。他在《八仙饭店》中批判了司法制度的黑暗,在《的士判官》中则直面香港出租车行业的种种问题,甚至将行侠仗义的小职员塑造成为虚幻的公正寄托。而在《伊波拉病毒》中,他控诉了无主义的肆意犯罪,归咎于人与人之间的强弱倾轧。这种利用极端的表现手法控诉极端人性阴暗面的风格,在《失眠》中再次得到体现。邱礼涛试图控诉日本侵略者和香港“慰安妇”事件,让“下降头”的恶去惩恶,以暴制暴。
戾气并不能当做才气,血浆也并不能诞生热血。邱礼涛的电影虽然让人观之如坐针毡,但其中的戾气只是一时的冲动,血浆也只是无力的守旧。尽管他的电影常常充满血腥和暴力,但这并不能掩盖其电影中所蕴含的深刻思考和人性。他的电影风格独具匠心,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