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近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八个省市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这些省市均决定采用全新的“3+1+2”高考模式,并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这一变革是对过去“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文综/理综”模式的重大调整,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选择空间。
自2014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持续深入。继上海、浙江首批试点后,北京、天津、山东等第二批改革省份也相继公布了改革方案。如今,第三批改革的八省市方案出炉,标志着高考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选考科目将计入总成绩,其中物理和历史必须选一门。这一新模式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权,从传统的文理二选一变为现在的十二种组合方式。河北省等采用的“3+1+2”方案并不是比之前的“3+3”方案更优,而是结合各省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科目组合。知名教育专家熊丙奇指出,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录取时除参考考试成绩外,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在八省份的改革方案中,高校录取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自2021年起,试点省份的高校将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设置选考科目要求。考生选考科目需符合高校相应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才能报考。高校录取时除依据六门考试科目成绩外,还将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针对中职学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将依据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则需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依据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及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进行录取。广东省的改革方案主要安排在春季进行,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有不同的招生方式。
河北省的方案中提到,将逐步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录取批次,并将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为本科和高职(专科)两个批次。这一改革举措旨在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路径。
新京报记者冯琪报道,以上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流产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