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近十年来我国结核病防治成效显著。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高达828万名。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占半数以上,但令人欣慰的是,治愈率已高达90%以上。这一喜人的成果背后,离不开我国各级的大力投入和卫生部门的持续努力。
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郝阳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我国结核病防治的进展。他透露,中央财政对结核病防治的专项经费在过去的十年里持续增长,从最初的0万元逐步增加到2010年的5.6亿元左右。地方财政也在这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从2001年的725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4亿元左右。还推出了一系列肺结核免费诊治和防治激励政策,为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也使得全国以县为单位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百。
更为令人鼓舞的是,根据卫生部于2010年进行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与十年前相比,全国肺结核患病率继续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大幅下降,十年降幅约达61%,年递降率约为9%。这一成果充分证明了我国在结核病防治方面的努力正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尽管成果显著,我国结核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地区间疫情差异显著,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尤为严重。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就诊比例低、规则服药率低以及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等问题依然突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还需要继续加大投入,提高防治服务质量,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我国在结核病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期待在未来,通过、社会和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我国结核病疫情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为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