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女士在海沧的便利店生活里,有一份特别的日常习惯:每次完成货物的清点工作后,她都会去洗澡,有时甚至一天要洗三四次。这种频繁的洗浴习惯,如同她的皮肤一样,清晰又执着。最近夏女士的皮肤状况逐渐恶化,稍微用力触碰就会出血。她前往174医院就诊后,被医生告知是癌前病变的症状,并告诫她必须停止频繁洗澡,否则病情将可能进一步恶化。
在174医院皮肤科,刘卓医生向我们揭示了频繁洗澡背后的隐患。沐浴时,我们身上的皮脂会被洗去,这些皮脂是皮肤天然的保湿剂。皮脂减少,皮肤就会变得干燥,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洗澡时用力搓洗会使皮肤表皮受损,给细菌和真菌入侵的机会,引发皮肤感染。长此以往,皮肤损伤导致的免疫力下降可能会使炎症加剧,甚至可能演变为皮肤癌。
关于洗澡的小窍门,刘卓医生也分享了一些建议。水温的控制是关键,温水浴适合泡澡,能够帮助放松身心;热水浴则有助于彻底清洁皮肤。洗澡的顺序也有讲究,应该先洗脸,以防止脸部毛孔扩大,让一天积累下来的污垢进入毛孔。接下来才是洗澡的主体部分。
并非所有时候都适合洗澡。刘卓医生特别提醒我们,以下几种情况应当避免洗澡:劳累后,心脏和脑部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晕厥;发烧或血压过低时洗澡,会使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虚脱;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可能引起头晕、眼花、无力甚至昏迷;饭后立即洗澡,会刺激人体表皮血管扩张,减少腹腔血液供应,影响消化;饥饿时洗澡,容易造成低血糖,出现虚脱、昏倒等情况。
在这个关于洗澡的小知识里,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洗得干净、舒适,更要明白何时应该避免洗澡。夏女士的经历就是一个提醒,让我们意识到日常习惯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正确的洗浴方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环,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文章来源:厦门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