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卫生厅公布了一起令人关注的事件:截至9月8日,河南共监测和报告了18例因“蜱虫咬人”导致的死亡病例。针对这一事件,记者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资深研究员刘起勇。
刘起勇介绍,蜱虫是一种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小虫子,俗称壁虱、扁虱等。在我国中原地区,常见的蜱虫种类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和微小牛蜱等。蜱虫的活动高峰在春秋季节,夏季较为活跃,而冬季则基本处于不活跃状态。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虫子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蜱虫叮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据研究,蜱虫可以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以及32种原虫。
那么,如何预防蜱虫侵袭并传播疾病呢?刘起勇强调,要减少蜱虫对人类的威胁,应该从源头下手,避免动物感染此类疾病。对于个人防护方面,应该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裸露的皮肤应涂抹驱避剂。应该避免到野外长时间坐卧,尤其是在草地和树林等环境中。如果不幸被蜱虫叮咬,千万不要强行拔除,因为这样会刺激蜱虫分泌更多唾液,反而增加感染的风险。正确的做法是使用药物或使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自行退出。取出后还要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即使没有被蜱虫叮咬,从疫区回来的人员也应该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也应该及时就诊。因为有些疾病可能会在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症状,所以长期观察和及时就诊非常重要。通过这次事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个人健康和安全,加强防护意识,避免被这些小虫子叮咬而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