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肉蛋禽残留抗生素,孕妇多吃宝宝抗药”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准妈妈们的高度担忧。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
据了解,在济南乃至全国,都出现了“耐药宝宝”的现象。这些宝宝的耐药细菌从何而来?最近广州有一名新生儿,使用头孢四代和泰能等多种高级抗生素均不见效,药敏检测显示该新生儿对七种抗生素都有耐药性。专家推测,这些耐药细菌可能来自孕妇,因为孕妇在食用含有大量抗生素残留的肉蛋禽时,很可能将这些抗生素摄入体内,进而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
在山大齐鲁儿童医院,医生们也频频遇到类似病例。据医院统计,患有细菌性感染的婴儿中,细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多数病例的耐药原因不明,但医生们普遍认为这与养殖业滥用抗菌药物和患者滥用抗菌药物有关。
耐药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病从口入。山大齐鲁儿童医院医学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张乐海表示,人们常说的抗生素其实就是抗菌药物。细菌之所以出现耐药性,是因为在与抗菌药物的斗争中发生了变异。就像细菌为了存活下去而升级自己的武器一样。张乐海还指出,饲料使用抗菌药物是细菌耐药性增强的原因之一。动物食用抗生药物后,肠道内的细菌在斗争中变异,这些细菌可能附着在猪肉等农产品上,进入人们的口中。抗菌药物通过动物的消化系统也可能进入肉中。人们食用这样的肉就等于摄入了抗菌药物,从而导致肠道内的细菌发生变异,出现耐药性。
这一问题的出现,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滥用抗菌药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规范养殖业的用药行为,确保肉蛋禽产品的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保护我们的下一代免受耐药细菌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