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管部门对酒后驾车的严查重罚,许多司机已经自觉遵守“酒后不开车”的原则。互联网上却出现了一些声称能够降低血液酒精含量的解酒药,甚至宣称能“缩短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降低单位时间内血液中的酒精浓度”。
本报记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调查。在各大药店的询问中,店员们纷纷表示,他们销售的解酒药并不能应对酒精检测,且近期的销量并未因严查酒驾而明显提升。
关于解酒药能否真正起到降低血液酒精含量的作用,记者进行了亲身体验。在的协助下,记者先喝下了一定量的白酒,并用酒精检测仪进行了测试。接着,记者按照某解酒口服液的说明服用了药物,并用酒精检测仪再次测试。结果并未如预期那样出现显著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这一结果再次被另一名记者的体验所证实,无论喝下解酒药还是采取其他措施,酒精含量仍然呈现上升趋势。
这些所谓的解酒药真的有效吗?成都东区医院院长曾政光指出,人体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与个人的饮酒量和时间密切相关。在酒精被人体吸收的阶段,所谓的解酒药并不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曾院长还强调,目前并没有科学结论证明这些解酒药的有效性,因此它们不应被视为药物。
互联网上的解酒药市场五花八门,口服液、胶囊、冲剂等各类产品层出不穷。除了追求清醒保肝的效果,还有许多人寻求能够降低血液酒精浓度的解酒药。记者通过实地调查和亲身体验发现,这些解酒药并不能如宣传所说降低血液酒精含量,骗不过酒精检测仪。
在此我们提醒广大司机朋友,切勿轻信解酒药的宣传,酒后驾车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酒后驾车不仅危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还会面临法律的严惩。请广大司机朋友珍惜生命,远离酒后驾车。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解酒药市场的监管,防止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