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报道,9月10日,张奉春教授在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亚太风湿病联盟及辉瑞公司联合举办的活动上发出警告:目前类风湿性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严重患者已超过440万,患者总数达390万。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许多患者将面临残障,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张教授在“我的类风湿日”网站上线暨全球首个风湿性疾病生物治疗药物恩利在华上市发布会上详细阐述了类风湿性疾病的危害。他表示,随着病情的发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经历关节骨质破坏、永久受损和变形,削弱生活自理能力。青少年男性常见的强直性脊柱炎则会引发疼痛和僵硬症状,影响脊柱及外周关节功能。调查显示,半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诊断后的两年内会发展为中度功能丧失。
张教授强调,由于中国社会对风湿性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许多患者面临临床诊断延误、治疗不当的困境。传统药物在缓解病情症状方面效果有限,且存在治标不治本、起效慢、副作用大等缺陷。通过采用新型生物制剂进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监控病情,阻止恶化,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为了提升中国患者对风湿病的科学认知,提供诊疗和疾病管理指导,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亚太风湿病联盟的倡导下,创办了“我的类风湿关节炎日网站”。今日,该网站的中文网页正式上线。患者可以通过填写交互式问卷,获得医生提供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获得针对性的诊疗与生活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引进新型生物治疗药物恩利。这种药物自1998年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临床以来,已经在全球8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恩利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制剂,可以帮助患者监控风湿性疾病的发展,阻止病情恶化,为类风湿患者带来福音。该药物的引进将为中国类风湿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