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汶川5·12特大地震的余波中,映秀镇北面的山岗上屹立着一座庄严肃穆的公墓。这座公墓,宛如一个巨大的门户,静静地俯瞰着整个城区。与此映秀镇漩口中学的地震遗址也在此处,倒塌的楼体和满是裂纹的混凝土瓦砾都见证了那场灾难的惨烈。如今,青苔和细草已经开始在瓦砾间生长,时间正在无声地改变这里的一切。
两年后的今天,这座城市已经从废墟中苏醒,萌发出新的生机与希望。那场灾难留下的伤痛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彻底消散。
5月10日的午后,孙加田夫妇终于抵达了儿子的墓碑前。他们的儿子孙奎,曾是武警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支队的一名年轻战士,两年前在地震救援中英勇牺牲,年仅二十一岁。老两口经过长达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旅行后,疲惫而憔悴地来到墓地。他们将插在儿子的墓碑前,老孙点燃一支烟,默默地吸了两口。一旁的妻子看着这一切,泪水默默地滑落。
第二天早晨,老孙夫妇带着从镇上买来的祭祀用品再次来到烈士祭台,为儿子及其战友献上哀思。老孙表示,他们无论如何也要等到5·12这一天,因为这是他们一年中心系亡子的特殊日子。
随着汶川5·12特大地震两周年的到来,遇难者公墓每天都有人前来悼念。刺耳的鞭炮声在白天频繁响起,这是当地的习俗。凄凉的鞭炮声在山谷中回荡,令人心碎。
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下面的网状围墙上则插满了菊花。
走进映秀镇的遇难者公墓和地震遗址,许多人都会有一种共同感受:无论之前看过多少报道和回顾,无论之前有过多少想象,只有亲自站在这里,才能真正感受到地震的无情和生命的美好。这里不仅是一个悲伤的纪念之地,更是一个充满生命力量的见证之地。
此刻,我们不禁想起那位特派四川的记者王野,他的笔触让我们得以亲历这场灾难与复苏的现场,感受到人类的坚韧与生命的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