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报道,1月29日,记者王阿敏在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见证了党秀丽这位致孤儿童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生活救助资金的喜悦时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百元生活救助资金,更是她与年迈奶奶一同选购春节新衣的温暖瞬间。在河南,有高达四万名如党秀丽般深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每月都能获得类似的援助与支持。
河南全省受到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总数相当惊人,其中包括艾滋病致孤儿童、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以及儿童感染者等。河南省并未对此置之不理,而是积极采取行动,对艾滋病致孤儿童实行分类救助。自2003年底起,河南逐步建立了救助安置政策体系,涵盖了“三项救助方式”、“四种安置途径”以及“三个发展措施”。
这“三项救助方式”囊括了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以及教育救助,确保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应有的关照。至于“四种安置途径”,则是基于孤儿的个人情况,提供家庭寄养、机构养育、模拟家庭养育以及社会家庭养育四种形式,让孤儿或其监护人能够自愿选择最适合的养育方式。目前,全省已有210名无人照料的艾滋病致孤儿童重新找到了“父母”的关爱。
更令人欣喜的是,“三个发展措施”的实施,为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提供了心理康复、技能培训和社区融合服务。这使得许多大龄儿童得以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如汽车修理、电脑操作等,其中绝大多数已成功走上工作岗位。
该省还为处于高中阶段的受艾滋病影响的困难学生每人每年补助800元。无论是艾滋病人还是其家人,每人每月都能享受到20元的补贴。这一全面的救助政策体系确保了全省四万名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都能从中受益。这不仅体现了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深切关怀,也为这些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