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日报报道:本地首例狂犬病死亡病例引发的警示
近日,市疾控中心通报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消息:丰台区一名中年男子因患狂犬病不幸身亡。这是本市今年发生的首例本地狂犬病死亡病例,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警示。
这名患者家中养有宠物犬,且日常与犬只亲密接触。据了解,两年前他曾被自家宠物犬咬伤手部,当时并未对伤口进行处理,也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而咬伤他的宠物犬也未曾接种动物狂犬病疫苗。今年6月27日下午,该男子因狂犬病发作,终告不治。
回顾北京近年来的疫情数据,自1994年至2004年的连续11年无本地感染狂犬病病例的纪录后,自2005年以来,已连续5年有本地狂犬病病例发生。去年,北京累计报告狂犬病本地病例已达5例。这些患者多数存在未接种疫苗或未全程接种疫苗的情况,还有一部分患者未前往卫生局指定的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就诊。
专家指出,人体感染狂犬病毒后的发病潜伏期多为伤后1至3个月,而一旦发病,后果几乎百分之百致命。每年的春夏季节,由于动物活动频繁,致伤事件也进入高峰期,同时也是狂犬病发病的高发期。据统计,今年1至5月,全市因动物致伤而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数已超8万。
在此,专家向公众发出多项提示:避免抚摸和挑逗陌生犬只,特别是避免手和粘膜部位与宠物唾液的接触;饲养宠物的家庭要负责任,不要遗弃动物,以防流浪动物对他人造成潜在威胁;宠物主人需按时为宠物接种狂犬病疫苗及相关疫苗;在遛犬时,要使用绳子控制宠物活动范围,防止宠物因受到惊吓而伤人;假期期间,尤其要注意孩子与宠物的相处安全,避免发生致伤事件。
这起悲剧不仅为这座城市敲响了警钟,更是对每一位市民的提醒:健康无价,预防先行。让我们共同为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