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平安报道)近日公布的一项临床研究调查结果引人深思。针对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护理工作量的调查,由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护理专家于兰贞教授与威海市立医院的潘丽华等人共同完成。结果显示,在关于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的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并未列入工作量排名前10位的项目,而病人在住院期间所能接触到的心理护理时间更是短暂,仅约10分钟。
这短短的10分钟,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难以与病人进行充分的沟通,更别提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即便在现今的医疗环境下,心理护理仍然是整个护理工作中的一大薄弱环节。
这次调查名为“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护理工作量调查及成本核算”,旨在详细了解这一病症护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在调查过程中,专家们对65名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病人住院期间的各项护理服务项目进行了平均成本的核算。结果显示,术中台上护理、静脉输液、巡视病人等项目位列前十,而心理护理并未进入这一排名。
调查进一步揭示,住院病人用药的主要途径是静脉输液,而静脉输液的工作量极大,这其中还包括液体领取、摆放、查对和配置等间接护理环节。于兰贞教授指出,人力成本是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病人住院期间护理成本的主要部分,这其中涵盖了材料成本和作业费用。
据调查数据,患者的平均实际成本为1437.6元。令人注意的是,有些项目虽已实施但未进行收费,金额高达783.06元,实际收费仅为654.51元。这一数据差异表明现行的护理收费标准未能充分体现出护理人员的劳务价值。在繁重的临床工作压力下,许多护士甚至无法腾出这短短的10分钟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这不仅影响了病人的康复过程,也反映了当前护理工作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一结果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