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这句富有诗意的语言,其白话翻译便是:即使我们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那美好的月亮。它源自宋朝文学巨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诗乃中秋之夜,仰望明月,怀念远方亲人之作,表达了对兄弟苏辙的深深思念。
让我们再次品味这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仰望那高悬的明月,我苏轼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不禁发问:明月何时出现?我手持酒杯,对青天发起询问。天上的宫殿,今夜是何年何月?
我渴望乘风归去,飞向那琼楼玉宇,但我又恐惧那高处不胜寒。我在月光下起舞,清影摇曳,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悄悄溜进低矮的绣户,照亮每一个无眠的夜晚。月亮啊,你并无怨恨,为何在人们离别时格外圆满?
人生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相聚也有离别,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是自古以来都难以两全其美的事情。但我依然希望,人们都能长久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这首词以明月为线索,描绘了苏轼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富含人生哲理。月的阴晴圆缺,就如同人生的悲欢离合,这都是生活的常态。苏轼借此词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如何变化,我们都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因为即便在千里之外,我们也能共同欣赏那美好的月光。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也是一种对生活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