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拥有其独特的保健养生及疾病预防的功能,其在应用时亦需遵循一系列原则。虽然药物的治疗效果显著且迅速,但药膳在预防疾病和日常养生方面有着其独有的长处。其效果虽慢,但重在预防与日常调理。尽管药膳在保健、养生及康复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它并不能取代药物治疗方法,两者各有优势与不足。选择何种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人员的体质与病情来决定,不得随意滥用。
1、证据饮食: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药膳的选材亦需根据具体的证候来确定。例如,对于血虚的患者,我们常选用红枣、花生等具有补血功效的食品;而对于阴虚的患者,则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养阴食材。只有根据证候选用适当的食材,才能充分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2、因时而异: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人体的脏腑气血运行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紧密相连。在选用性质寒冷的药物时,应避免寒冷的冬季;而在选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则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一理念在药膳的应用中尤为重要。
3、因人施膳:人的体质因年龄、性别等因素而异,故在药膳的选择上亦应有所区别。例如,儿童的体质较为娇嫩,选择原料时应避免过于寒凉的食材;老年人的肝肾不足,用药时应避免过于温燥;孕妇则需特别注意胎气,避免使用具有活血滑利的产品。
4、因地制宜:各地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都有所不同,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也因此产生差异。例如,在潮湿的地区,人们的饮食多偏温辛辣;在寒冷的地区,饮食则多热油腻。在选择药膳时,亦需根据地域特点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