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女性健康 >

核辐射引发的疫病

  • 女性健康
  • 2024-12-24 10:36
  • 来源:www.dataiw.cn
  • 女性健康

辐射,一个看似遥远却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话题。它分为电磁辐射和核辐射两种。核辐射的危害性极大,如同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安全。让我们揭开核辐射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其危害及防范措施。

目录:

1. 预防核辐射

2. 核辐射危害

3. 核辐射治疗

4. 核辐射引发疫病

5. 什么是核辐射

一、预防核辐射

核辐射以α、β、γ三种形式存在,它们犹如无形的利剑,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一张纸片便能挡住α辐射,但它的危害却不容忽视;β辐射一旦沾上皮肤,便会留下明显的烧伤;γ辐射穿透力强,危害距离远,如同隐形杀手。放射病的症状种种,从疲劳、头昏到皮肤发红、溃疡、出血,甚至增加癌症、白血病的患病率,危害几代人的健康。

遇到核泄漏,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轻信谣言。听从官方广播、电视、报纸的新闻指导,服从职能部门的统一指挥。在户外的人员应尽快进入室内,关好门窗,按规定及时服用预防药物。注意媒体的跟踪报道,等待官方通知。撤离时,携带必需品,镇静有序地撤离到指定地点。为防止放射性灰尘侵入体内,务必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扎好裤口、袖口、领口,用雨衣、塑料布等遮盖住暴露皮肤。

二、核辐射危害

核辐射对高龄孕妇的影响尤为显著。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4至28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卵细胞易发生畸变,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几率也会增加。高龄孕妇的流产、难产以及胎儿产伤、窒息等风险也大大增加。电磁辐射对孕期妇女尤其是高龄孕妇的危害也不容小觑。微波炉、电磁炉、手机、电脑等电器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增加孕妇流产或胎儿畸形的风险。建议高龄孕妇在备孕和孕期尽量远离这些辐射源,穿着防辐射服以降低风险。

三、核辐射治疗

核辐射治疗背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核医学专家揭示,放射性碘-131治疗甲亢会造成永久性甲减,需要终生服药。除了对甲状腺本身的伤害外,对其他器官与组织也肯定有影响。这种伤害被轻描淡写地描述,但实际上它的危害性是极大的。在核泄漏中,碘-131是最危险的放射性同位素之一,它能在短时间内让人体细胞癌化,尤其是对甲状腺细胞的损伤更为严重。

二、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情境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其中大部分是分化程度较好的恶性肿瘤。这些癌细胞仍然保留着摄取和利用碘离子的特性。当摄入放射性同位素碘-131时,这些癌细胞也会摄取并聚集它。

碘-131能够释放出具有强烈杀伤力的放射性粒子,特别是β射线。一旦甲状腺癌细胞摄取了这种放射性碘-131,它们就如同自饮,很快就会被这些射线摧毁。

必须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采取碘-131治疗:一是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复发;另一是已在手术中或经其他诊断确认的甲状腺癌转移,包括颈部淋巴转移和其他部位的转移。

三、碘-131如何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

除了治疗恶性肿瘤,碘-131也被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治疗。陆汉魁教授指出,放射性的碘-131与食物中的碘在性质上非常相似,其特殊之处在于能够释放射线破坏甲状腺细胞,包括正常的和异常的。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大部分被甲状腺摄取。当给予甲亢患者口服碘-131时,这种放射性的碘也会进入患者的甲状腺。在甲状腺内,碘-131可以滞留相当长的时间,释放射线,导致部分甲状腺组织退化、缩小,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

尽管碘-131主要集中在甲状腺内,对其他组织的辐射量较低,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注意辐射隔离。大多数患者可以在门诊接受治疗(病情严重者需住院观察和治疗)。该治疗方法对造血系统和肝脏系统无明显毒副作用,不会诱发肿瘤,也不会影响后代。但重要的是要注意,虽然碘-131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但它也可能导致永久性甲减,需要患者终生服药。

四、碘-131口服药水与辐射问题

鉴于日本核泄漏事件引发的核辐射恐惧,人们开始关注碘-131口服药水是否会对患者造成辐射。陆汉魁教授指出,虽然放射性碘-131会释放射线,但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与甲状腺细胞及癌细胞有不同的碘代谢特性,因此正常组织受到的辐射危害相对较小。

在治疗早期,由于患者会排出大量放射性物质,需使用污水处理系统以防止环境污染,并需要在辐射隔离的条件下进行治疗。大剂量放射性碘-131治疗可能导致一些辐射副反应,但多数症状在恢复口服甲状腺素药物后都会得到改善。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的辐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尽管人体正常组织受到的辐射危害较小,但也不能完全忽视核辐射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敏感的人群。

五、核辐射引发的疫病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长期后果显示,核辐射污染区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受到了影响,全球因此增加了数十万名癌症患者。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核辐射的严重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雾锁伦敦:一场致命的迷雾事件

在岁月流转的长河中,有些日子被历史铭记,比如那浓雾笼罩的伦敦。那是1952年的一个深秋,从12月5日至9日,伦敦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烟雾事件。这场大雾笼罩下的城市,仿佛被黑暗吞噬,人们生活在其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与不安。烟雾弥漫,笼罩了整个城市,人们感受到胸闷、咳嗽、喉痛等种种不适,呼吸变得困难,甚至出现发烧的症状。随着雾气的加重,死亡人数急剧上升,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数千。这场大雾不仅给伦敦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除了空气污染之外,还有一种污染同样不容忽视——那就是核辐射污染。什么是核辐射呢?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的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这种辐射可以使物质发生电离或激发,因此被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为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α、β、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则包括光子(γ射线和X射线)、中子等不带电粒子。早期核辐射是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释放出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杀伤力。它可以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对人员造成伤害,甚至使原本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病。这种无形的威胁让人们更加意识到核辐射污染的严重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核辐射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和应对这种潜在的威胁。

在核辐射污染面前,我们同样不能忽视那些工业公害病。“痛痛病”和“水俣病”就是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工业公害病。这些病症的出现与含有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土壤和水源密切相关。“水俣病”就是汞中毒的典型案例。患者因体内大量积蓄甲基汞而发生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损害,轻则手足麻痹,重则可能致命。这些工业公害病的出现提醒我们,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