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垂緌饮清露,疏桐流响出秋音。
注释与译文:
在这宁静的秋日,一只蝉正垂着触须,悠然地吸取着清露。它的鸣叫声从一棵枝叶稀疏的梧桐树间传出,如同天籁之音,令人心旷神怡。
垂緌(chuí ruí),指的是蝉的触须,宛如古人帽带上的下垂部分,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清露(qīng lù),纯净的露水,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流响(liú xiǎng),形容蝉鸣声连绵不断,如同流淌的音乐。疏桐(shū tóng),枝叶稀疏的梧桐树,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
这只蝉身处高处,它的声音自然悠扬远扬,却并非依赖秋风之力。它凭借自己的高洁立身处世,无需借助外力,自然能够声名远播。
背景与赏析:
此诗为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时所创作,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篇。诗人借蝉喻人,告诉我们立身高洁是声名远播的前提。语言简练,托物言志,让人感受到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深邃思想。
这首诗被收录于小学语文教材及古诗补充读物中,成为了经典之作。每当读到这首诗,我们都会想到那高洁立身的蝉,以及它那悠扬远扬的鸣叫声。这种声音,仿佛是来自远古的呼唤,告诉我们立身处世的真谛。
这首诗也给我们带来了艺术的启示。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生动的艺术表现,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的佳作。它告诉我们立身高洁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相信这首诗会继续在文学殿堂中闪耀着光芒,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