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意的渐浓,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凉爽的天气,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情感也如同这季节一般,经历着起伏与波动。据《北京报》报道,秋冬之交,大约38%的抑郁症患者会经历抑郁发作,而秋季的自杀率亦是全年最高峰。那么,秋季为何成为抑郁的多发季节?哪些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我们又该如何调整心态,安然度过这段时光呢?
随着《新华每日电信》的深入,我们了解到秋季抑郁症并非偶然。连续两年出现的季节性抑郁症发作,其症状与典型抑郁症无异,包括情绪低落、丧失兴趣或快乐感、精力不足等,自我评价下降,对未来持悲观态度,甚至产生自伤自杀的观念和行为。这些症状在秋季表现得尤为明显,且伴随特有的秋季症状,如睡眠增多、食欲增强和体重增加。
秋季抑郁多发的原因,华龙网为我们揭示了背后的奥秘。秋天的阳光稀少,人体的生物钟难以适应日照时间的缩短,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秋天的环境逐渐变得萧瑟冷清,容易引起人们的负面情绪。从中医角度看,秋天是补充能量的季节,如果补充不当,也容易导致心理问题,抑郁症便是其中之一。
《健康时报》指出,秋季抑郁症主要集中在五类人群:性格敏感、内向的人;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更年期妇女、孕产妇、老年人和学龄儿童;经历负面生活事件后没有及时疏导心理的人们;长期在室内工作、体质弱、少运动的人群。
面对秋季抑郁症的多发态势,我们如何应对?中国江苏网给出了建议。增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可以有效改善心情。尝试户外慢跑、瑜伽等运动,同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减少饮酒。特别提醒那些心情不佳的人们,要增加人际交往,及时倾诉。若出现抑郁情绪,不要依赖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以免加重精神负担。寻求心理咨询专家的帮助是明智的选择。
本文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彭国球科学审查认可,其专业领域涵盖健康养生、临床医学及心理医学。他的认可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撑。让我们一起努力,对抗秋季抑郁症的困扰,迎接每一个明媚的清晨和灿烂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