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睡觉爱拳打脚踢 日后痴呆风险高

  • 生活常识
  • 2025-04-16 08:01
  • 来源:www.dataiw.cn
  • 生活常识

美国研究发现,那些经常在睡眠中挥舞拳脚或胡乱拍打的人在日后可能会面临更高的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综合征风险。这是真的吗?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关注一下世界睡眠日的相关内容。

世界睡眠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主办,今年在全国7个城市同步开展了大型科普讲座。在其中的专家座谈会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的张斌主任医师为我们揭示了背后的真相。那些睡梦中出现拳打脚踢、翻滚、跳跃等异常行为,其实是患有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的表现。

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进一步了解。张先生,一位60岁的老人,晚上睡眠时的“动静”常常让家人惊慌失措。他的妻子林女士描述,张先生经常会在睡梦中突然起身,甚至跳到旁边的床头柜上。这种情况隔三差五就会发生,张先生因此经常磕伤自己。

张斌介绍,RBD患者在睡眠中会表现出各种复杂的异常行为,包括大笑、喊叫、哭泣、拳打、脚踢、翻滚、跳跃等,甚至可能对同床的人造成伤害。更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发现RBD其实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信号,患者日后患上老年痴呆症或帕金森综合征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那么,什么是快速眼动期呢?张斌解释,人类的睡眠由快速眼动期(REM)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组成,正常情况下,这两种睡眠状态以及清醒状态会按照一定的模式循环。而RBD患者在快速眼动期会出现肌肉弛缓丧失,表现出与梦境相关的复杂运动。

RBD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约为1%,但在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中,发病率高达8%-10%。更糟糕的是,这种病的典型发作通常在后半晚,特别是凌晨更容易出现,有些患者甚至可能连续几天每晚都有多次发作。除了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外,研究还发现RBD患者日后患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更高。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的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不可拖延。因为,即使是一次小小的异常行为,也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警信号。绝不可心存侥幸,忽视这些症状的可能后果。

下一篇:没有了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