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描述美女的牙齿时,有“齿如瓠犀”的赞美词,意思是牙齿如同葫芦子一般整齐洁白。相反,那些牙齿不整齐的人,如牙齿排列不齐、咬合不正、不平整等,都被视为病态。那么,这些古代人是如何来保护他们的牙齿的呢?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一些护齿的方法。在《礼记》中,有“鸡初鸣,咸漱”的记载,说明在清晨漱口是当时的洁牙习俗。古人使用的漱口水多种多样,如酒、醋、盐水、茶水等。其中,酒、醋、盐水有解毒杀菌的功效,而茶叶中所含的氟和维生素则能防蛀,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时光流转至西晋,出现了“牙签”这一洁齿工具。晋代陆云在书信中提到有一日使用了曹公的器物,其中有剔牙签。虽然当时的制法尚未详述,但可见牙签在当时被视为稀罕之物。
到了东晋时期,医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了叩齿健齿法。这一方法是通过上下齿轻轻相互叩击来强健牙齿,至今仍有人实践并证明其有效性。叩齿能给予齿龈适度的刺激,促进牙周血液循环,预防牙周疾病,从而达到固齿的目的。清代的乾隆皇帝寿命长久,他在晚年养生经验中提到了“齿常叩”,表明他即使步入暮年也保持着健康的牙齿,能享用许多老年人都无法咬动的食物。
杨柳枝是我国最早的牙齿洁具。在晚唐时期,人们会将杨柳枝泡在水中,使用时用牙齿咬开,里面的杨柳纤维就像细小的木梳齿一样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古语“晨嚼齿木”便是由此而来。后来,考古学家在辽代的墓穴中发现了骨质的牙刷柄,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牙刷”一词的出现则是在元代,主要在上层社会使用,价格昂贵。除了使用牙刷外,古人还会使用药物来清洁牙齿,主要的药物是盐以及其他几味中药如金银花、藿香、茯苓等。
古代人保护牙齿健康的方法多种多样且富有智慧。虽然现代护牙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古人的这些方法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护牙的知识,不妨继续深入阅读,更多护牙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