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多地的一次性筷子生产黑窝点被揭露。脏乱差的生产环境、不明确的生产信息以及发霉筷子再次投入生产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次性“问题筷子”的曝光更是让人们对这种日常用品的安全性产生疑虑。
南宁电视问政节目深入报道了这一问题,南宁市质监局联合多个部门展开专项行动,对违法生产点进行执法检查。据执法人员介绍,南宁市西乡塘区某处隐秘的窝点内,原本只是本地加工的筷子,却在外包装袋上标注着湖南省某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名字。这些“问题筷子”经过简单的包装,就流向了市场。
这些黑窝点的环境令人震惊,大量筷子随意堆放,有的散落一地,甚至用大米袋、饲料袋进行包装。部分筷子已经发霉变质。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调研员林科表示,这些窝点多设在民房内,设备简陋,工作人员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作坊环境布满粉尘,卫生条件极差。生产过程中,这些不法商贩为了漂白筷子,甚至使用硫黄熏蒸或双氧水浸泡等方式,这不仅没有达到卫生消毒的目的,反而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执法人员提醒广大市民和消费者,购买一次性筷子时,要注意查看外包装上的信息,包括厂名、厂址、出厂日期、保质期和执行标准号等。尽量避免购买或使用标识不全及超过保质期的一次性筷子。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善钦更是建议市民和消费者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
目前,执法人员已对查获的“问题筷子”进行查封扣押,并抽样送检。下一步,他们将继续追踪“问题筷子”的流向,加大执法力度,确保这些黑作坊及其产品无处藏身。
一次性筷子因其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在快餐店、粉店等商家中广受欢迎。这次广西查获的600万余双问题筷子,让平时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消费者感到震惊和担忧。这些黑心筷子不仅卫生状况堪忧,而且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在此,我们呼吁广大市民和消费者关注一次性筷子的安全问题,选择安全可靠的产品。也期待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问题筷子的生产流通,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