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雾霾再度肆虐,给我国人民的健康带来了沉重的威胁。近日,好消息传来,内地首个防治PM2.5伤害研究项目在广州揭晓了重要成果。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能够有效降低PM2.5对肺部侵蚀伤害的药物,这一发现为防治PM2.5引发的人体肺部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雾霾,如今已横扫中国北方地区,中央对雾霾的整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政策方面,国务院已经颁布了被誉为“史上最严”的“大气国十条”,中央财政也安排了50亿元资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相关媒体预测,中国将用十年的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国民的健康无法等待太久。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与广药集团的合作成果显得尤为珍贵。他们共同开展的研究项目为防治PM2.5伤害提供了药效学实验依据,大大推动了我国防治PM2.5人体伤害的研究进展。
该研究历经五个月,科研团队采用了高科技的大流量采样器,在上海徐汇区的非工业区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2.5。他们使用玻璃纤维滤纸捕获这些颗粒物,制成悬浊液,并将其滴注到实验大鼠的气管中,以建立肺损伤模型。通过观察不同对照组的体征、肺重比、关键生化指标以及鼠肺损伤程度,科研团队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论。
PM2.5不仅影响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更会影响肺上皮细胞膜的正常功能。一旦PM2.5进入肺部深处,便可能造成细胞内容物漏出,引发细胞死亡。PM2.5还会导致肺组织的生化成分改变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长期如此会导致严重的肺部疾病,甚至可能诱发肺癌。这一发现与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观点相吻合——接触空气污染与肺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我国的癌症现状:全国每分钟有六人被诊断为癌症。肺癌更是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癌症,恶性程度极高。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因大气污染而患癌死亡。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雾霾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此次防治PM2.5伤害研究项目的成果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希望我们能通过科学的力量早日攻克这一难题,让清新的空气重回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