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与诸多文豪并称为诗坛的璀璨明珠。白居易的诗歌题材丰富多样,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誉为“诗魔”和“诗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白居易的世界,感受他的文学魅力。
曾有一个关于西晋文学家左思的故事广为人知。左思以魏、蜀、吴三国首都的风土人情为背景,撰写了文学巨著《三都赋》。这部著作在洛阳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由于当时尚未发明印刷术,人们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数过多,导致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飞涨。
在唐代的长安,也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就是关于少年白居易的传奇经历。据记载中晚野逸闻趣事的《幽闲鼓吹》所述,白居易在十六岁那年赴长安应试。按照当时的习惯,他带着自己的文稿去拜访京城名士顾况求教。
顾况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学者,他不仅擅长诗画,还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是中唐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先驱。面对一个年轻的白居易,顾况心里有些轻视。当他看到文稿上的名字“白居易”时,他幽默地说:“长安米贵,居之不易。”这句话虽然有些打趣的意思,但也透露出在大都市长安生活的艰难。
当顾况翻开白居易的文稿,读到其中的《草》(即《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他不禁肃然起敬。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意境打动了顾况。他一口气读完了白居易的文稿,赞叹不已:“我原以为当今没有大手笔能继承前代的文学巨匠,现在我明白了我的错误。我应该改一下说法,长安虽然米贵,但你居之甚易!”
得到顾况这样的称赞,白居易在京城的名声大振。他后来的成就果然非凡,成为了与李白、杜甫并列的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作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至今仍为人们所熟知和传颂。
白居易的文学才华和独特魅力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后世影响深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