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生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傅卫坚定地表示,“低危害”制品的研究不应成为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选项目。他的这一立场,源于对公众健康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科技进步的严谨态度。
傅卫副司长的观点,得到了众多科学研究的支持。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无不证明,的使用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任何关于“低危害”制品的研究,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明确禁止任何危害人体健康科学技术研究。
近期,有30位院士,包括秦伯益和钟南山,对中国“中式”项目入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项目表示强烈关切。他们在信中指出,虽然企业追求利润是理所当然的,但该项目本质上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的吸引力,进而促进消费。这不仅会导致更多人健康问题,而且违背了社会正义。
傅卫副司长进一步提到,中国已经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控制框架公约》,并始终致力于履行公约的义务。公约的主要目标就是减少的使用和消费,保护公众的健康。任何与公约精神相违背、促进制品使用和消费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副主任姜垣则警告说,“降焦减害”的论调已经失去公信力。她指出,过去国际上的公司曾经尝试过各种降低危害的方法,但实际上,中的有害物质数量并未真正减少。降低含量并不意味着其他有害物质也随之减少。更重要的是,这种误导可能使人们误以为找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容易陷入吸烟的陷阱。
科技部最近就“中式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科技成果被推选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事宜作出回应。他们表示高度重视公众的异议和意见,并会严格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异议处理程序办理。他们强调,公示的目的是接受社会监督,欢迎各界以各种形式提出异议和意见。
无论是对公众健康的关注,还是对科技进步的严谨态度,都让我们看到了有关部门对“低危害”制品研究的谨慎和警觉。在科技发展的我们更应注重其对社会和公众健康的影响,确保科技进步真正为人类的福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