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全景
站在灾民安置点的中心,一幅关于坚韧与希望的画面跃然眼前。而在这一道道帐篷、一件件安置物资背后,有一支无形的防护网正在悄然构建——那就是卫生防疫工作。
截至8月5日,云南鲁甸地震重灾区的行政村已全面铺开卫生防疫工作。在那片饱受灾难摧残的土地上,一场关乎公共健康的战役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徐和平在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向外界传达了的抗疫动态和深深的忧虑。
徐和平介绍,经过国家专家团队的深入分析和指导,结合灾区实际情况,已经做出了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目前灾区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发生传染病的风险。为此,已建立了70多个监测点,对集中安置点、厕所帐篷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杀,并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目前灾区未发生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
“目前,伤员救治工作已逐步走上规范,但灾后防病工作仍是重中之重。”徐和平强调,重灾区人员密集,交通不便,药品、器械运送困难。加之灾区气温高、环境复杂,部分县区存在结核高发的情况,容易发生聚集性结核、呼吸、消化道等疫病。各项防病措施必须进一步加强。
更令人关注的是灾区的饮用水问题。徐和平透露,采集的水样检测结果令人担忧,灾区存在发生肠道传染病的风险。为此,除了专业人员加强地震灾区的饮用水卫生监督,指导做好灾民安置点的饮用水卫生管理,保障饮用水安全外,还呼吁每位在灾区的群众提高卫生防病意识。
徐和平强调:“请所有进入灾区的人员加强自我防护,严防传染病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我们要在重灾区形成无死角的防疫网络,每一个区域都要有人负责,确保在大灾之后无大疫。”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灾区群众生命健康的最有力保障。
在这片饱受磨难的大地上,每一份努力都在为重建家园、守护健康添砖加瓦。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场与灾难的较量中,人类能够最终取得胜利。
相关新闻推荐: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深入展开,(后续新闻内容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