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出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有网友喝完酸梅汤后开车,竟然被测出酒精浓度超标,导致酸梅汤无辜“躺枪”。这一事件立刻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很多人开始质疑酸梅汤是否含有酒精。那么,除了酸梅汤,还有哪些食物可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酒驾”呢?让我们一起来一下。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日常食物的成分中竟然含有酒精。比如我们常见的腐乳,它的成分表中就赫然印着食用酒精。腐乳是由酒糟腌制的,如果吃完后立即进行酒精测试,会发现酒精含量非常高,足以让人处于醉酒状态。这种酒精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大约十分钟后,酒精就已经挥发了。只要没有边开车边大口吃腐乳的特殊嗜好,吃腐乳是可以上路的。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为了避免因口中食物“构陷”酒驾,吃完后用漱口水漱口就可以解决问题。他们可能没有想到的是,部分漱口水内也含有酒精。如果使用这类漱口水后立即进行酒精测试,结果可能会超过醉驾标准。司机在选择漱口水时应该谨慎选择无酒精含量的产品。如果不慎使用了含酒精的漱口水,可以用清水反复漱口以消除酒精的影响。
夏天炎热驾车时,司机容易中暑。藿香正气水是一种常见的解暑药物,但其说明书上明确写明含有乙醇(酒精),含量高达40%-50%。服用藿香正气水后驾车实际上等同于变相饮酒。所以司机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谨慎遵守医嘱并避免驾驶。至于酸梅汤的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原料如乌梅等含有发酵产生的低浓度醇类化合物而导致酒精含量超标。医学专家指出,如果酸梅汤中混入了米酒或其他含有低浓度乙醇的液体并大量饮用后,血液内的乙醇含量会增多导致被测出酒精超标。值得注意的是酸梅汤并不具备解酒作用许多人误以为的解酒功能其实是因为其含有的大量水分和糖分可以弥补因饮酒导致的身体失水从而起到安慰作用使人主观感觉好转而已。除了酸梅汤一些注射液也含有乙醇司机在使用前应仔细查看说明书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总的来说司机在驾驶前应注意饮食选择避免摄入可能被误认为酒驾的食物和药物确保自己的安全和他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