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报道,专电记者王炳坤、陈光明,日期5月21日。在繁忙的超市购物环境中,收银台前的顾客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精心挑选的商品在结账时却无法顺利扫码。这时,收银员往往会以一件价格相同的其它商品来临时“顶码”代扫。辽宁省鞍山市的消费者小李最近却因此遭遇了一场购物纠纷。
一周前的一个下午,小李在鞍山某超市购买了一款新型的电动剃须刀。在结账时却遇到了麻烦,收银员告诉他这款剃须刀的条码无法识别,随即用另一款同价位的剃须刀进行了“顶码”代扫。仅仅使用了三天,小李就发现了问题——剃须刀无法充电。当他凭借购物小票前往超市要求退换货时,却发现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小票上标注的货品与他实际购买的产品并不一致。超市方面以此为由拒绝了他的退换和退款请求。无奈的小李只好向市消费者协会投诉,但由于他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遭遇,工作人员也无法帮助他维权。
据鞍山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顶码”现象在超市中时有发生。当一件商品在超市的收银系统中没有及时登记或更新时,超市往往会采用相同价格的其他商品条码来代替扫码。这种现象被称为“顶码”。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超市向供货商收取的条码费有关。由于条码如同商品的身份证,每个产品都只有一个独特的条码,一旦产品更新,原有的条码就会失效。
如今,随着厂家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频繁,一些供货商为了节省条码费用,会采取“顶码”的方式。对于一些刚刚上架的新产品,由于超市尚未将产品的条码信息输入到收银系统中,也会采用相同价格的其他商品条码进行应急。这种“顶码”行为会给消费者留下维权的漏洞。消费者在购物交款后一定要认真核对小票与所购产品是否一致。如果遇到了“顶码”商品,消费者应及时要求超市开具手工填写的购物凭证,上面必须写明正确的商品信息,以备不时之需,避免可能的纠纷。
消费者在购物时不仅要关注商品本身的质量和价格,还要留意购物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遇到类似问题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保留相关证据,以便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