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乞者的境遇:从庙会一角看社会的温度与态度
每当大型活动盛举之际,行乞者们总如约而至。他们衣衫破旧,历经风霜的面庞带着生活的沧桑。近日,南昌新建县西山镇庙会,为了维护现场秩序,防止行乞者影响氛围,采取了铁栏圈围的措施。然而此举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狗因急而咬人,故被圈之;精神病患者因病情发作而失控,故被关之。然而行乞者,不过是生活所迫,他们眼中看到的,更多的是生活的无奈和对温暖的渴望。他们在庙会行乞,寄希望于人们的善心,那一双双充满期盼的眼神,仿佛告诉我们他们只是想要生活中的一丝温暖。
当他们被像动物一样圈起来时,那渴望的眼神中似乎又透露出一丝无奈与绝望。生锈的饭碗放在一旁,他们满脸渴望地看着香客们,希望能得到一丝帮助。而香客们似乎在这一刻将他们视为异类,似乎他们是来自《生化危机》的怪兽。难道在香客的眼中,行乞者就应该是被旁观的对象吗?难道他们真的就等同于狗吗?
不可否认,有些行乞者确实是因为懒惰而选择乞讨生活。但当我们看到满街的行乞者时,我们会发现其中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那些拄着拐杖的老人,坐在阴暗角落里的他们,曾经或许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生活的变故让他们无处依靠。他们的土地被征收,房屋被拆,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这群被抛弃的老人,是被社会遗忘的一群人。他们曾为社会做出贡献,如今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甚至连拾荒者都不如。
对于那些全身健全却好吃懒做的行乞者,他们的行为确实不值得同情。然而对于那些被迫行乞的老人,我们是否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呢?当我们用铁栏将他们圈起来时,我们是否真的解决了问题?或者我们只是给予了一种暂时的安慰?
行乞者的困境是社会的缩影,反映了社会的温度与态度。当我们看到他们被像狗一样对待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的行为?他们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也需要被关注和帮助。让我们用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来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希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