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卫生部禁止医疗机构和医生微博问诊

  • 生活常识
  • 2025-04-13 08:55
  • 来源:www.dataiw.cn
  • 生活常识

省去现场排队的烦恼,只需在家上网就能获得医生的耐心解答,医生开微博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了众多市民的青睐。伴随着肯定的声音,关于暴露病人隐私的指责也接踵而至。卫生部在昨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此做出了回应。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对医疗机构和医生开微博的现象给予了认可,尤其对协和医院的微博群和北京120微博表示赞赏。但他也明确指出,微博应当主要用于传播知识,而非进行诊疗活动。邓海华表示,通过微博,医生可以普及疾病知识,让公众对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了解预防疾病和日常养生保健的方法。对于真正需要医疗帮助的患者,必须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在“十二五”期间,卫生部将全面取消“以药补医”政策,确保医生不受利益驱使,不再成为替罪羊。这一举措旨在重塑医疗行业的形象,提升公众对医生的信任度。

当前,微博在医学界异常火热,一些知名医生的微博拥有众多粉丝。例如,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女医生于莺的微博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吸引了40多万名粉丝。记者在微博上搜索多位经过认证的医生的微博发现,他们的内容主要以科普常识和接受咨询为主。

关于医生是否应该开微博,公众的看法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微博为医生与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互动平台,卫生部的担忧可能过多虑了。有网友表示,医生在微博上回答疑问远远不算治疗,只是一种沟通和科普行为,顺便安抚重症患者的情绪,并不涉及诊疗活动。卫生部可以放心。还有网友认为,这种直接有效的医患互动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缓解矛盾。

最近协和妇产科医生章荣娅的一条关于“患者足月入院分娩,竟是处女……”的微博引发了一场关于隐私的大讨论。很多人认为,医生将病人病历发到网上的做法不妥,有网民表示:“病人是基于信任告诉医生私密事情,却遭到网上公开,被众人品评,让人感觉非常别扭。”还有一些人表示,他们个人不太愿意找在微博上活跃的医生看病。

医生开微博是一种新型互动方式,既带来了便利也面临挑战。需要不断完善规范和管理,确保医生的职责与公众的权益得到平衡。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