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佛山发生了一起令人揪心的幼儿意外事件。一名仅9个月大的宝宝在家中发生溺水险情,幸得妈妈及时运用新学的急救知识,连续急救了10分钟,最终将宝宝从死亡线上救回。这一事件再次提醒家长,除了日常精心看护,还需学习必要的急救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事情发生在4月29日,陈小姐独自在家与9个月大的儿子玩耍。疲惫的她不知不觉在客厅的地垫上睡着了,未察觉到宝宝自己爬到了卫生间。卫生间内放置的一只红色水桶成为宝宝此次遭遇危险的源头。当陈小姐被宝宝掉入水桶的声音惊醒时,她发现宝宝已经头朝下栽入水中,全身发紫,情况危急。
从水桶中拉出的宝宝脸色发青,心跳加速,呼吸微弱,陈小姐顿时陷入慌乱。但她迅速想起前几天参加育婴师培训班时学到的急救知识,她果断地将孩子平放在地板上,实施心肺复苏术,并进行人工呼吸。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为孩子争取时间,持续抢救了大约10分钟,直到宝宝的脸色逐渐好转。
家人赶到现场,将宝宝送往当地一家医院。由于救治设施受限,宝宝又被转诊到市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ICU重症监护室的祁青莲医生表示,“孩子是万幸的,家长争取了抢救时间,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救回。”
专家提醒,除了居家看护孩子需要注意外,家长还需学习必要的急救知识。因为虽然孩子在家溺水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其他居家危险却时有发生。比如吸入异物的情况就屡见不鲜。最近一周内,医院就接收了2-3例因吸入异物而就医的病例。这些异物包括花生、瓜子、大豆、果冻甚至是药片等常见物品,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危险。家长们需掌握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必要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陈小姐来说,这次经历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她表示现在仍然心有余悸,对于宝宝的未来她会倍加小心和关注。同时她也表示会积极参与各类安全培训和学习更多急救知识,为自己和宝宝的安全保驾护航。这次事件不仅是对陈小姐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广大家长的警醒。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安全,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