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发布了一份重要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其中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内全国结核病防治的十大目标。据世界卫生组织评估,中国仍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增结核病例数约为全球总数的十四分之一,病情严峻,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该防治规划的发布显得尤为关键。
这份规划涵盖了肺结核防治的多个关键环节,旨在全面提升中国在全球结核病防治领域的工作水平。规划中的十大防治目标涵盖了患者发现与治疗、治愈率、密切接触者筛查、患者报告与到位率、药物使用覆盖率的提升等多个方面。除此之外,规划还着重强调了耐药肺结核的防控工作,以及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防治问题。针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结核病防治的严峻形势,规划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规划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和治疗管理水平,确保发现并治疗管理人数达到万。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要保持在85%以上。密切接触者的筛查率要达到95%以上,确保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对于已经报告的患者和疑似患者,其总体到位率要达到90%以上,以加强疫情监测和管理。
在药物使用方面,规划要求全国以县市为单位,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使用覆盖率要达到100%。各级结核病实验室也要开展相应的工作,如痰培养、药敏试验和快速菌种鉴定等。这些措施旨在提高结核病的诊断水平,为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针对流动人口和耐药肺结核患者的防治问题,规划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要求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信息反馈率达到90%,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疗率达到80%。开展耐多药肺结核诊治工作的市地要达到50%,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率达到60%。还要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结核病筛查工作。
这份防治规划的发布对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结核病防治领域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相信,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实现防治目标,保障人民的健康福祉。这也展示了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和为世界卫生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