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健康网报道,温州地区发生了一起献血功臣遭遇用血困境的事件。其中,温州社区主任王女士,累计献血达1600毫升,然而在她急需用血时,却遭到拒绝。原因是要求她必须先献血,而她的年龄已经超过了55周岁的献血年限。这起事件导致温州市中心血站站长因压力而辞职。涉事站长表示个人在此事上并无过失,并解释了互助献血的机制。
那么,究竟什么是互助献血呢?简单来说,互助献血是指在血库紧张的情况下,鼓励家庭互助献血者等量换血。无论血型是否相同,献血后立即发给医院等量的血液。王女士的情况就是一个典型的互助献血案例。她的家人献血后,可以持献血证到医院为病人换用所需的等量血液。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互助献血呢?在血源充足的情况下,所有病人都会得到公平的血液供应。由于献血知识普及不足和市民无偿献血观念不强,经常会出现血液储存量低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优先保障危急病人的紧急用血。如果非急需手术的病人需要血液,那么互助献血就成为了一种解决方案。
关于互助献血的注意事项,首先要由患者所住医院的输血科(血库)与采血单位联系。互助献血者的条件及注意事项与自愿无偿献血相同。为了确保血液质量和献血者及受血者的安全,医院、患者和亲属应确保献血者为自愿无偿献血,不要雇佣他人献血。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者可能会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互助献血并不能指定用血者。近日有媒体报道,武汉的郑先生希望为患有疾病的父亲献血,但被告知亲友间已不能互助献血。清远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解释,亲友互助献血的前提是血库紧张,而且这种指定性的献血存在很大风险,医院不能操作。互助献血的意思不是指定为谁献血。
这起温州的献血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王女士的遭遇,很多人表示同情,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互助献血制度的思考和讨论。希望通过这次事件,能够推动献血知识的普及,增强市民的无偿献血观念,使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得到及时的血液供应。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完善制度,更好地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