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提出崭新建议,旨在通过剥离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药房,医药分开的新模式。该协会提议选择几家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作为试点,承接医疗机构门诊药房的药事服务,以此为公立医院实施医药分开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模式。
这一提案得到了不少代表委员的积极响应,实际上商务部也早已进行相关调研并有所准备。这一建议并非毫无争议。一些专家指出,药品零售企业是否能够承担起药事服务的重任仍存在疑问。
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强调,“医药分开”的本质应是“医药分业”。他主张医疗专业与药品专业、医疗机构与社会药房、医生开处方与销售药品都应分开,以实现医生开方、社会药房卖药的合理专业化分工。这样,医生可以通过医疗行为获得收入,而社会药房则通过药品销售和合理用药咨询服务赢得发展,彻底切断医和药之间的经济利益联系。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医药合业的模式。早在十年前,国务院文件中就已明确提出实施“医药分开”。由于政策不配套等原因,这一改革一直未能全面推行。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社会药房的数量和规模均远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且服务品种更为丰富,价格更具竞争力。剥离药房给药品连锁企业还有助于降低医疗机构的成本。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教授对此持保留意见,他认为即使基层医疗机构只是进行最基本的诊疗,也不能简单等同于社会零售药店的药品销售。
另一方面,处方权一直掌握在医生手中,如果不能彻底斩断医院与药商之间的利益联系,医药分开依然难以取得真正的突破。尽管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了药品零差率,但仍存在向药品经销商索取回扣等腐败现象。
专家指出,要实现真正的医药分开,必须放开医疗市场准入和药品零售市场,取消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这一切都有赖于公立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改的道路不能偏离主战场,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措施共同推进。这一改革不仅关乎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关乎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