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谈恋爱,但不能少干一顿饭!”如今,“干饭人”已成为网络新宠。在美食面前,“打工人”可能靠边站,“干饭人”才是真正的勇士。所谓的“干饭人”,就是那种吃饭比谁都积极,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大口吃饭,将美食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的人。
土味博主诗书达礼之山人的抖音视频,更是让“干饭人”这个词火上加火。每当他在院子里面吃饭时,都会激动地喊出“干饭了,干饭了!”。手举一碗饭菜在屏幕前展示,紧接着他的鸡就会飞奔过来抢走他碗里的菜。这种充满生活气息和幽默感的视频,让网友纷纷创造出了各种“干饭人”表情包和鬼畜视频。
随着“干饭人”的热度不断升温,不少商家也看到了商机。如今,带有“干饭人”字样的公司纷纷成立,经营范围涉及餐饮管理、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从天眼查App的查询数据显示,近期成立的干饭人餐饮管理(成都)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事实上,网络热词作为企业名称或商标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从几年前的“神马都是浮云”,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打工人”等网络热词都被注册成了公司或商标。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利用网络流行语注册商标能带来一定的财富效应,但从长远来看,这些网络用语对企业的经营效益并不明显,甚至可能损害汉语的规范性。对此,《商标法》明确规定,恶意注册商标的行为应当予以驳回。
一些商家为了限制他人使用和提出侵权索赔,仍然会积极注册这些网络热词作为商标。律师方毅表示,未经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这些商家虽然持有商标,但往往不会立即推出相关产品,更多的是为了维权和索赔。
“干饭人”这一网络热词虽然火热,但商家在注册公司或商标时仍需谨慎考虑。网络热词虽能带来短暂的热度,但长远来看,真正的商业价值并不明显。对于消费者和网友来说,更应理性看待这些网络热词,不要被其表面的热度所迷惑。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张瀚祥的这篇文章为我们深入了这一现象,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对待网络热词和商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