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与河师大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观察
当前,河大似乎完全占据了“国立河南大学”的衣钵,对于河师大而言,这似乎有些不公平。河大与河师大分别继承了国立河南大学的文科和理科传统,但在现代中国社会“重理轻文”的思潮下,理科出身的河师大却未能赶超文科出身的河大,这其中原因值得深入。
河大、河师大的办学现象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的发展颇为相似。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均源于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而河大与河师大也有着类似的历史渊源。河大、河师大的前身分别是“国立河南大学”和“平原师范学院”。值得一提的是,国立河南大学在文理科发展上,均有卓越成就。
谈及校史,河师大常将其追溯至1923年,但实际上,其历史可追溯到1912年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当时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设立了文、理两科,为后来的河大理科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河师大在其发展历程中,理科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说起河大与河师大的关系,人们常形容为“一根藤上的两个瓜——南院文科,北院理科”。这一形容描绘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平原师范学院与河南大学合并成立河南师范学院时,设有一院和二院两个分院。一院以文科为主,位于开封;二院以理科为主,位于新乡。随着时间的推移,两院逐渐独立,发展为现今的开封师范学院和新乡师范学院。《鸠占鹊巢,河南大学主体被迫迁往新乡师范学院》一文提到,国立河南大学的理科资源逐渐迁移至新乡,使得河大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其原有的丰富内涵。
河大目前占据“正统”的原因有多方面。河大占据了“国立河南大学”的校区和校名,这使得其在宣传中拥有更大的优势。文科领导在河大的主导地位,使得校史的挖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得以重视。而理科出身的领导虽然注重校风的严谨建设,但在宣传方面相对不足。河师大派在河师大的主导地位,也间接影响了河师大校史的挖掘。
河大与河师大在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以及校史挖掘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