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报道,日期为五月十七日,特派记者王立武和杨玉华为我们带来观察。在我们广大民众热衷于健身的当下,健身运动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健身行为的随意性大、健身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健身伤害事件时有发生。这一切,在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于合肥召开之际,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关注。
专家们指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迫切需要我们在多个方面加速科学化进程。这其中,公民的体质测定是首要任务。只有了解了每个人的体质状况,才能制定出最合适的运动处方。接下来,健身方法的创新以及健身技术的专业指导也至关重要。
在此,我们不得不提到家住合肥包河区风和园小区的张大爷的亲身经历。他曾热衷于长跑,期望通过锻炼改善身体状况,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五月十六日,经过国家国民体质检测车的检测,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像他这样的中老年患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更适合参加有氧的中等强度以下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走等。
张大爷的遭遇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共鸣。“不懂科学锻炼的后果很严重。”他感叹说。他所居住社区的老人,在选择健身项目时,往往全凭个人喜好,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指导。
天津体育学院肖林鹏教授等专家表示,锻炼身体不是短期突击、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持之以恒、适度,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必须学会科学健身,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
记者在国民体质检测车义务检测现场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发现近七成的市民对于自己最适合何种运动方式并不清楚,他们在选择健身方式时显得“随心所欲”。这不仅可能影响健身效果,甚至可能引发运动伤害。推动全民健身科学化已迫在眉睫。
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健康的健身未来,让每一位热爱运动的人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健身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