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先行:广东性病预防研究启动,以遏制艾滋病扩散
近日,一项国家级课题在广东启动——“防治性病对预防艾滋病的作用研究”。该研究为期两年,旨在调查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以及性病门诊患者的性病感染情况。此次广东项目的干预对象预计将超过两万人。
广东作为性病病例数居全国第二的省份,其性病防治工作备受关注。据悉,该省性病病例数每年平均增长20%,部分农村地区妇女的发病率竟与高危人群相近。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杨斌主任指出,尽管国内存在重视艾滋病而轻视性病的防控倾向,但性病的防控至关重要。在全省传染病报病数前五位的病种中,性病占两席,其中梅毒更是位居第二。
在江门等农村地区,性病发病率不容乐观。暗娼等高危人群的发病率为1%至2%,而部分村妇的性病发病率也达到1%左右。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农村地区的疾病知晓率较低。
以梅毒为例,近年来广东性病门诊发现的重症患者和孕妇患者人数明显增加。一些反复出现的病症其实与梅毒有关。一名七次流产的女性被证实患有梅毒,而全省孕产妇梅毒发病率已达0.6%至1%。如果不进行医学干预,这些患者很可能会生下先天梅毒的宝宝。
杨斌强调,广东报告的病例中,大部分是无症状的隐性梅毒患者,“被动发现者”占一半以上。这些隐性梅毒患者同样具有传染性,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他人。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广东的干预点将尝试建立性病免费门诊,并测算相关费用。此举旨在为国家的性病防治模式改变提供决策依据。国家和地方还将加强对性病患者家属等外围人群以及流动人口、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力度。
这一研究的启动,无疑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性病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期待通过降低性病感染率,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扩散,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