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愈发年轻化,最年轻的患者仅有16岁。这一严峻现状促使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理念,致力于保护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积极合理有效的防治新模式。在不久前举办的2011医学科学前沿与第二届妇儿健康发展促进高峰论坛上,众多专家发出了紧迫的呼声。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丰有吉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宫颈癌的深刻见解。宫颈癌已成为女性生殖系统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增约50万例宫颈癌病例,其中有一半的患者未曾进行过妇科检查。在我国,估计有13万多新发病例,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得益于诊治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宫颈癌死亡率近20年来下降了约68%,城市地区的下降程度尤为显著。令人担忧的是,在一些地区年轻患者的数量开始上升。
丰有吉教授进一步指出,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与性行为密切相关,其中人乳头瘤状病毒(HPV)被国际公认为主要病因。妊娠和营养、上皮组织部位及特点、遗传因素等也与之相关。世界卫生组织为此呼吁全球开展宫颈癌筛查,并警告称,如不尽早采取措施,未来十年宫颈癌的死亡人数将上升约25%。
武汉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马丁教授则强调了在治疗宫颈癌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放疗或根治手术可能导致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和女性内分泌功能,这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及其家庭社会和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马丁教授认为,妇产科医生在治病救人时,应在保证患者预后良好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护患者的器官功能。
在这场论坛上,专家们的声音充满了紧迫感与责任感。面对妇科恶性肿瘤的挑战,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更先进的医疗技术,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女性的身心健康,迎接妇儿健康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