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与护理】
(陈仕川 摄)
本次访谈有幸邀请到广州市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吴依纬专家,以及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朱谓萍专家,就疫苗接种的相关事宜进行深入了解。
疫苗接种,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方式包括口服、皮射、肌肉注射、皮肤划痕等多种形式。据统计,约有4/5的疫苗需要通过注射完成接种。由于疫苗含有异物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人体在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后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必要将护理工作的重心前移。
细节决定安全。在疫苗接种前,家长应被仔细询问孩子是否注射过人免疫球蛋白,若注射过,至少应间隔1个月以上再接种疫苗。家长还需告知医生孩子1周内有无服用抗生素及退热药物等。对于减毒疫苗,适用于1周岁以上的儿童。接种后,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出现抠嘴、抓耳等反常行为,应及时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
吴依纬专家强调,细节处的护理工作对避免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接种后应嘱咐家长避免让孩子接种部位暴露,以免受到灰尘、脏物的污染以及汗液的刺激,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孩子在接种后,无论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家长都应给予接种部位温水湿热敷15~30分钟,每3~5分钟更换毛巾一次,每天热敷3次。吴依纬表示,接种后早期采用湿热敷法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小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疫苗接种关乎孩子们的健康与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除了上述提到的注意事项与护理措施,专家们还建议家长在接种疫苗前仔细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过敏史以及疫苗的相关情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接种。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