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新里程碑——《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于十二月十日正式公布。该指南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事实:我国乙型肝炎的流行强度已经显著下降,特别是五岁以下儿童的表面抗原阳性率已经接近于欧洲和北美的流行强度。
尽管中国仍然是感染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全球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在中国,但中国内地现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数量约为九千三百万,这一数字的变化同样引人关注。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自一九九二年开始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以来,乙型肝炎的流行强度已经发生了显著下降。
回顾历史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标准,中国在二零零五年前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属于高流行区域。二零零六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却带来了好消息,那时普通人群表面抗原阳性率已从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五年期间的百分之九点七五下降到百分之七点一八。这一显著下降的数字意味着乙肝疫苗免疫预防接种已经成功减少了二千万至三千万人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五岁以下儿童的表面抗原阳性率已经下降到百分之一以下,这一成果与欧洲和北美的流行强度已经相当接近。在《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流行病学部分中,中国已从乙型肝炎病毒高流行区进入中度流行区的事实尤为突出。我们可以清晰地预见,通过乙肝疫苗的免疫预防接种,数十年后,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将得到根本控制,中国将步入低流行区。
这一进步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巨大成就,也展现了全球共同努力消除乙型肝炎的积极进展。这一喜人的趋势预示着未来更多的突破和希望。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乙型肝炎发病率更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