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在30至50岁的年龄段中尤为常见,男女患者的比例大约是2∶1。其临床表现与急性心包炎相似,包括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以及端坐呼吸等症状。这些表现暗示了心包填塞和缩窄的可能性。当肿瘤侵入冠状动脉时,更可能引发心肌梗死或急性心包填塞。除了这些局部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不适和体重减轻等全身表现。
体检时,有时可以听到心包摩擦的声音,还可能出现心包填塞的体征,如奇脉、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以及下肢水肿等。心包液在早期可能是浆液性的,到了后期则多为血液。
由于心包间皮瘤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其诊断过程相当困难。在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充血性心力衰竭;难以解释的胸痛、乏力以及恶病质;反复出现的大量心包积液,特别是血性心包积液;以及X心影增大、形态异常,如局部不规则突出或结节等。
根据Anderson的诊断标准(1974),要确诊原发性心包间皮瘤,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心包膜上存在肿瘤;肿瘤仅转移到淋巴结;没有其他原发性肿瘤病变。心包液检查肿瘤细胞、心包活检、X线路检查、超声心动图、磁共振以及CT检查等诊断手段对确诊该病有帮助。
尽管诊断过程具有挑战性,但对于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医生仍应高度怀疑心包间皮瘤的可能性,并尽早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诊断,以便为患者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