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烧、皮疹以及杨梅舌等。近期,猩红热病情有所加重,可能引发中毒性休克以及长期异常反应性并发症,如风湿性心脏病、肾炎和风湿热等疾病。为了准确诊断,血常规检查、咽拭子涂片和分泌物培养是必要的检测手段。其中,免疫荧光法可以通过咽拭子涂片的快速诊断来确定病原体。
在疾病的过程中,患者血象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周围血象检查会发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白细胞计数可能高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超过0.8,胞浆中可能出现中毒颗粒。特别是在出现化脓性并发症的情况下,这些指标会更高。出疹后,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也会增加,可能占到5%到10%。
对于病原体检查,从咽拭子或其他病变分泌物中培养可以生长出溶血性链球菌,再次确认病情。为了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恶化,患者需要遵循一些建议:
在症状消失或开始使用青霉素治疗不少于7天的情况下,患儿应被隔离以避免传染。患者应当保持皮肤清洁,如果出现大面积脱皮,避免用手直接撕裂,可以使用酒精消毒的剪刀进行修剪。
在疾病流行期间,人们应该避免前往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儿童。病愈后的一个月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我们一起关注和重视猩红热的防治,保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