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这是一种在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大体上属于良性。医学界通常将其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两类。因为术前难以确诊,所以统称为胆囊息肉样变。
胆囊腺瘤和胆囊息肉,这两个名词常常被人们用来描述胆囊的良性肿瘤。多数情况下,这些疾病悄无声息,往往是在进行超声波检查时偶然被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极少数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阻塞性黄疸、无结石性胆囊炎、胆道出血以及炎等病症。当胆囊颈部的息肉长到接近胆囊管并造成胆囊梗阻时,甚至可以触摸到肿大的胆囊,这时会有明显的压痛。
对于临床诊断,超声波检查是最实用、最有效的手段。通过超声波,可以清晰地看到病变的大小、形状、内部结构以及与胆囊壁的关系,还能确定是否同时存在胆结石。超声波检查很难区分肿瘤性息肉与非肿瘤性息肉、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界限。这也是医学界在胆囊息肉诊断上的一大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胆囊息肉存在癌变的风险,早期胆囊癌也可能以胆囊息肉的形式出现,因此临床中需特别警惕。对于小于1cm且无症状的患者,不必急于手术,建议每6个月至1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观察息肉的生长情况。如果症状明显,或者息肉生长迅速,应在全面检查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肠等可能并存的胆道疾病后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胆囊息肉患者来说,及时了解、定期检查和必要时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