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为中国常住人口第一大省,在2022年首次迎来了常住人口负增长,净流出了27.2万人。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多重复杂的原因,值得深入。
我们注意到外来务工人员的回流现象。广东的常住人口中,外省流动人口的占比超过20%,他们大多来自湖北、湖南、河南等省份。随着这些来源省份的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部分劳动力开始回流。比如,2022年河南、湖北等省份的人口机械增长显著,这无疑会分流广东的原有劳动力资源。
产业转型与就业结构的调整也对广东的人口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广东的传统制造业正在加速智能化升级,推行“机器换人”策略,同时服务业也逐渐向线上化转型。这无疑导致劳动密集型岗位减少,而与此内陆中心城市如成都、重庆、武汉、长沙等地的崛起,形成了新的就业增长点,吸引劳动力向成本更低、政策更优的地区转移。
区域竞争与政策的短板也不容忽视。相较于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广东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广深都市圈高度集中资源,但粤北等欠发达地区缺乏吸引力。广东的落户政策相对保守,对外来人口的长期居留形成了一定的限制。
全国人口趋势的叠加影响也不容小觑。在全国人口负增长的大背景下(2022年死亡人数超出生人数85万),广东虽然保持着较高的出生率(比如2022年出生率比山东高1.59个千分点),但仍然无法完全抵消人口流动带来的机械负增长。
广东人口负增长的现象,是产业转型、区域竞争加剧以及全国人口结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广东面临的人口挑战,也揭示了全国人口变动的复杂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