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发生的令人痛心的杀医事件后,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将医患关系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卫生部对此表示坚决的态度,对残害医务人员的行为予以严惩,并明确要求医院加强安保措施,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在此背景下,位于海口的医疗机构也面临着医护人员人身安全难以保障的问题。
每当提及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遭遇的不解和纷争,一幅令人心痛的画面便浮现在眼前。就在不久前,急救医生小王和护士急匆匆地响应呼救,面对一名突发心脏病的患者,他们拼尽全力地抢救,却因为到达现场的时间稍晚而受到家属的责难。家属无法接接受事实,二话不说就挥刀相向,导致小王受伤并留院观察。而在另一起事件中,一名急救医生甚至被患者用笔刺伤手掌,即便是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仍带伤坚守岗位。
海口的医疗机构中,类似的纠纷事件屡见不鲜。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小汪,曾因为送药速度稍慢而遭到病人家属的暴力对待,甚至险些丧命。这些事件不仅给医护人员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更给他们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有的医护人员因为承受不了这种压力,不得不转岗工作。更严重的是,儋州市中医院的一名护士甚至因为一起恶性事件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面对这样的问题,无论是急诊、门诊还是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都普遍认为遭遇患者的不理解甚至暴力事件已经司空见惯。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玉仁指出,急诊和门诊是纠纷的高发区域。由于需要处理大量紧急情况,医护人员往往无法与病人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再加上一些人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暴躁情绪,使得纠纷甚至恶性事件频发。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海南省急诊协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为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开通“绿色通道”,设置特定的纠纷回避空间,建立与警务部门的紧急联系方式等。所有的安全措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要真正解决医患纠纷,还需要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规范医院收费等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百姓看病时感到舒适和放心,减少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纷争。